会议预告(第二轮)| 教育人工智能学科交叉论坛,欢迎您参会!

一、论坛背景

人工智能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教育正经历深刻重构。我国《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明确提出实施基础学科和交叉学科突破计划,促进青年科技人才成长发展,推动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强国建设。在此背景下,2025年 “教育人工智能学科交叉”广东省研究生学术论坛(广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将于2025年7月28至29日在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人工智能研究院举办。

    为加强学术交流与跨界合作,本次论坛将汇聚来自全国高校的硕博研究生、邀请研究学者与从业人员,聚焦人工智能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探讨学科交叉的前沿理论与实践路径。为人工智能时代的跨学科教育创新提供智力碰撞舞台,助力教育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与拔尖创新研究型人才培养。


二、组织单位

指导单位:华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主办单位: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人工智能研究院。

支持单位:教育部“智能教研环境设计与应用”实践共同体团队;教育部“教师智能教育素养研究”虚拟教研室;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粤港澳大湾区教育数智化研究与创新应用中心”;《中国远程教育》杂志社;《现代远程教育研究》杂志社;《教育信息技术》杂志社;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

参会人员:教育技术学、智能教育等相关相近学科的在读硕博研究生


三、交流主题

论坛以“智能赋能教育·学科交叉创新”为主题,邀请全国知名专家学者和研究院团队力量,聚焦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教育变革与学科交叉融合开展交流。以五大核心议题搭建教育技术学、人工智能、认知科学、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领域的交流对话平台,推动理论创新、技术研发与实践应用的深度融合,助力教育人工智能学科交叉研究与新质研究人才培养:

(一)人工智能赋能未来教师培养:新素养、新范式

(二)生成式人工智能助力新质学习:新模式、新方法

(三)人机协同的智慧教学:双向赋能的模式与途径

(四)大模型驱动的教育智能体:设计、研发与应用

(五)人工智能与教育学科融合:跨学科的研究视角


四、参会条件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可申请报名,其中有作品者将优先考虑。请同时提交个人申请表和单位推荐信。主办方将综合学校分布、作品水平和成果相关性招录代表。

(一)推荐参会:获得就读学校/单位的盖章版推荐信;

(二)已经发表研究论文:已在正式学术期刊发表过与上述主题相关相近的中、英文学术论文。提交申请表时,须同时提交论文PDF件;

(三)已经研发智能体:已开发与上述主题相关的教学应用智能体。提交申请表时,请同时提交智能体展示视频或智能体应用链接,视频文件不超过200M。


五、参会安排

1.论坛线下举行,不收会务费。参会者往返交通和住宿费用自理,酒店自行预定。论坛将提供参会证明、第一天晚餐及第二天午餐餐票,并为参会优秀作品(论文或智能体)颁发证书;

2.申请者需将材料放在一个文件夹中并以“参会类型+姓名+所在单位+作品名称”命名(例如:研究论文+张华师+华南师范大学+教师智能实训模式),务必于2025年7月13日前提交至论坛邮箱:AIED2024@126.com

主办单位将在成功报名的参会者中抽取2位参会者,送出团队新书《生成式人工智能:教师应用指南》

3.将于2025年7月15日左右公布论坛拟录参会名单;

4.为保障交流效果和扩大受益面,要求一份论文/智能体最多参会两人,届时至少有一位作者进行现场汇报;

5.其他未尽事宜,另行通知。


六、资料获取

文末附件获取盖章版会议通知、报名表及推荐表word版、第一轮审核通过参会代表名单等资料。


七、会议日程

1.png


八、特邀嘉宾

大胡老师.png

广东工业大学 胡钦太教授

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首席专家。广东省优秀社会科学家。广东工业大学原党委书记。兼任第十届国家督学、教育部教育信息化专家组成员广东省智慧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教育技术学、信息化教育与传播以及智慧校园建设等研究,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主持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基金项目等各级科研项目40多项;主持编写出版专著和教材15部;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获“广东省优秀党务工作者”“广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特等奖、一、二、三等奖”等荣誉。

黄涛.png

华中师范大学 黄涛教授

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及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华中师范大学桂子青年学者,现兼任宁夏师范大学学术副校长(挂职)。曾担任宁夏教育信息化管理中心副主任,苏州华中师大教育研究院执行院长。长期从事中国教育数字化实践的理论建构,教育大数据与学习分析领域研究。近年来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科研项目,以及省市委托智慧教育与教育数字化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成果在国内外权威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出版专著4部,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以核心成员身份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

小胡老师.png

华南师范大学 胡小勇教授

教授、博士生导师,华南师范大学教师发展中心主任、教育人工智能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省高师培训中心常务副主任、广东省基础教育与信息化研究院副院长。任教育部高校教育技术专业教指分委秘书长、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教育部虚拟教研室建设项目专家、广东省教育数字化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粤港澳大湾区教育数智化研究与创新应用中心主任等。聚焦于教育信息化理论政策、教育人工智能、信息化教学创新,主持国家科技计划重点课题、国家社科基金等多项国家级课题,主持教育部“教师智能教育素养研究”虚拟教研室和教育部首批新文科教改项目、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开设《人工智能教育应用》国家一流线上课程、主持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曹老师.png

深圳大学 曹晓明教授

教授,博士生导师,深圳大学教育学部副主任、深圳大学智能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数智化教师教育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兼任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专业委员会信息化教学专委会委员、中国教育技术协会教育测量与评价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出版教材《数字化学习中的新媒体与新技术》、《Unity3D游戏设计与开发》等教材3部;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课题两项(在研1项,结题1项),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委托课题一项,深圳市教育科学规划重大课题一项。荣获深圳市优秀教师、广东省教学成果奖(基础教育)一等奖、深圳市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深圳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和本科优秀课堂教学奖。

郑老师.png

北京师范大学 郑娅峰研究员

特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和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教育科技中心副主任。长期从事人工智能教育、科学教育、信息科技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2项,省级项目10余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教育技术相关论文50余篇,出版著作2部,授权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5项。近年来,积极开展中小学信息技术及科学教育教学实践探索、职前师范生培养、教师教科研能力提升,教育成果凝练等多项社会实践和服务工作。

穆老师.png

华南师范大学 穆肃教授

博士、三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同时担任国家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技术教育分委会委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中小学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习科学分会常务理事;曾于美国旧金山州立大学教育学院、英国开放大学知识媒体研究所、香港大学访学或访问研究。从事人工智能教育应用、多模态学习分析和教师发展智能测评等领域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等国家省部级课题;多次获国家和省级教学成果奖、科研奖励;主持《教学媒体理论与实践》课程,认定为首批国家一流课程。


九、联系方式

联系人:朱老师  

邮箱:1035908703@qq.com  

电话:18719482127

联系人:李老师  

邮箱:3100328934@qq.com  

电话:15816032250


十、其他

1.出行小贴士

由于华师石牌校园停车位非常紧张,学校对校外车辆停车规定是一周内如有两次停放超2小时以上则会被拉入黑名单。为保障会议期间顺利出行,请大家尽量选乘公共交通工具。如需自驾,可第一天停放校园,直至会议完全结束后再开出。

2.住宿小贴士

离华南师范大学(石牌校区)最近的三个酒店,报教育人工智能研究院有协议价:

(1)华师大厦酒店:华师石牌校园内,交通便利。预订部直线020-85217223,标准双床400元/间/晚/含双早,标准大床370元/间/晚/含单早;

(2)宜致酒店:(在华师校门正门旁边,步行距离比华师大厦酒店远200米)预订部直线020-89289690,大床房协议价是398/晚,双床房是428/晚;

(3)尚德大厦酒店:(在华师西门斜对面,步行距离比华师大厦酒店远700米左右,不过价格可能是三个酒店里面最便宜的),双床和大床房协议价是348含早。靠近地铁站,出入方便,可联系李经理18922219800。

附:华南师范大学石牌校园地图

华师地图.png


十一、主办单位介绍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人工智能研究院:创建于2022年,是全国高校首个教育人工智能研究院,是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研究平台、政产学研用协同服务平台,是国内外智能教育领域中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研究平台。凸显师范大学服务好教师教育和基础教育的根本使命,注重“研究引领、产研融合、成果转化、创新发展”,校企共建了师范生智能实训关键技术与场景示范产学研基地、乡村智能教育支撑平台研发与示范应用产学研基地、LLM支持下生成式课堂教学智能分析系统研究等基地项目群。

研究院.png

研究院近三年在教师智能培养领域成果显著,包括:教育部“教师智能教育素养研究”虚拟教研室、教育部“智能教研环境设计与应用”实践共同体、国家一流课程《人工智能教育应用》、国家科研重点研发计划课题《面向专业素养的多元形成性评价及智慧学习领航技术》、国家社科基金《教师数字胜任力伴随式智能测评研究》、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信息化教研赋能教师集群化高质量协同发展的创新与实践》、国家自科基金《基于自注意霍克斯过程与随机置换的在线学习事件序列依赖挖掘方法研究》、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人机双师协同赋能学生高阶能力培养模式与实践追踪研究》等。在高端教学成果培育方面呈现出集群化发展态势,2021年至今主持或指导累计获教学成果奖国家级二等奖2项、省级一二等奖9项;教育人工智能成果入选教育部2025年度国家级第二批“人工智能+高等教育”典型应用场景案例,撰写的资政报告多次获教育部领导批示。

成果陆续被《人民日报》《学习强国》《中国教育报》等媒体报道,所研制的报告在主办的GSE2024全球智慧教育大会“人工智能与未来教师“论坛、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教师新质素养提升高峰论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人工智能素养会议做学术交流,影响广泛。


附件下载:

“教育人工智能学科交叉论坛”相关材料.zip

【第一轮】教育人工智能学科交叉论坛参会代表名单.pdf



撰写 | 朱敏捷

排版 | 杨澜

审核 | 王莹莹 李薏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