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胡钦太教授,我院硕士研究生梁心贤、刘颜帆,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博士研究生王姝莉撰写的学术论文《生成式人工智能如何影响学生发展——基于31项实验与准实验研究的元分析》发表于《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25年第2期)。
图1 论文《生成式人工智能如何影响学生发展——基于31项实验与准实验研究的元分析》
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但其对学生发展的影响效果仍存在争议。文章通过对31项实验和准实验研究的元分析发现,生成式人工智能对学生认知、行为能力和情感态度方面的发展具有中等程度的正向作用。具体而言,生成式人工智能在认知层面能够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在行为能力层面能够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能力,有效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等高阶思维能力;在情感态度层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态度动机,增强获得感和效能感。
图2 生成式人工智能对学生发展三大维度的作用效果分析
同时,这些作用也受到实验周期、样本规模和教育阶段的调节影响,表现为:在实验周期上,中期实验对学生发展的促进效果最强,短期实验次之,长期实验最弱;在样本规模上,中等规模及大规模样本对学生认知发展方面的调节作用相对有限,而在行为能力和情感态度发展方面则展现出较强的调节效果;在教育阶段上,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基础教育阶段对学生的认知和情感态度发展具有更为显著的调节作用。
最后,文章提出了为推动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教育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应不断创新融合教学模式,研发教育专属大模型;加强工具使用培训,预防对技术的过度依赖;注重组织群体研讨,构建“人—师—机”多元反馈机制;全面融合数据分析,不断深化情境教学。
编辑:刘颜帆
责任编辑:钟荧妮、吴佳慧
审核:梁心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