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30日,由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人工智能研究院主办,教育部“教师智能教育素养研究”虚拟教研室、粤港澳大湾区教育数智化研究与创新应用中心、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人工智能教育应用》慕课团队、广东第二技术师范学院“教师数字素养”虚拟教研室承办的“课题分享与研讨,共促教学科研成长”主题研修活动以线上形式顺利举行。
图1 活动海报
本次活动邀请了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药理学教研室副教授蒋苏贞、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博士生陈孝然、江苏省徐州市第三十一中学英语教师陈晓梅、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师范学院第一附属小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主任孙丽以及教育部“教师智能教育素养研究”虚拟教研室成员等在线出席。活动通过主题分享、课题分享、专家点评、互动答疑四种形式,探讨促进教师教学与科研的深度融合路径。
图2 参会人员线上合影
陈孝然以《智能工具支持的智慧教研实践方法》为主题,阐述了教研与智慧教研的特征,介绍了开展智慧教研的具体方法。同时她结合研究成果,围绕教师专业发展视域下智能教研平台功能分析、教师网络集体研修行为投入的效能识别以及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教学设计分析,为智慧教研模式创新提供新思路。
图3 陈孝然作《智能工具支持的智慧教研实践方法》主题分享
蒋苏贞分享了课题《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药理学课程非标准答案考核构建与应用》。她从系统性改革路径、资源与技术双驱动、动态评价与反馈机制三个方面阐述了课程改革实施方案,探索了非标准答案考核在药理学课程中的应用,提供了课程改革的新视角。
图4 蒋苏贞作《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药理学课程非标准答案考核构建与应用》课题分享
陈晓梅介绍了《依托智能研修平台提升初中英语教师听评课专业能力的研究》课题。从文献研究、问卷调查、专题培训、研制评价量表、依托智能平台推进教学实践研究等方面阐述了研究过程,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路径。
图5 陈晓梅作《依托智能研修平台提升初中英语教师听评课专业能力的研究》课题分享
孙丽分享了《基于数据的智能研修校本模式研究》课题。首先,她探究了赋能校本教研的创新机制,并通过标签赋能的方式精准培育教师数字素养。此外,她还探索了阶梯培养模式,即针对不同阶段的教师构建了不同的教研模式。她的精彩分享为学校教研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图6 孙丽作《基于数据的智能研修校本模式研究》课题分享
在专家点评环节,陈孝然肯定了三位教师的课题亮点与特色,并提出建立AI与人工结合的评分细则校准机制、引用权威量表、聚焦技术与教育场景深度融合等方面的建议,为教师们的课题优化指明方向。
本次活动的成功举办,为教师们开展课题研究以及智慧教研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和创新思路,助力教师在教学与科研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编辑:冯悦
责任编辑:吴佳慧、钟荧妮
初审:王莹莹
复审:张缨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