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院常务副院长胡小勇教授,硕士研究生刘雪旎、陈丽诗、刘颜帆与特聘副研究员刘晓红老师撰写的学术论文《人工智能融入基础教育:助内卷抑或提新质?》发表于《开放教育研究》(2025年第2期)。
图1 论文《人工智能融入基础教育:助内卷抑或提新质?》
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正深刻影响基础教育的育人图景。一方面,人工智能被视为基础教育革新的重要推动力。基础教育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基点,人工智能的融入既可能推动教育新质发展,也可能助推教育内卷,呈双重效应。人工智能正从课程体系、教学资源、教学环境、教学与评价和师资供给等方面推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助力构筑人才培养新生态。另一方面,人工智能的智能化、自动化和算法黑箱也将带来深层次挑战。
文章首先溯源教育内卷成因,指出人工智能可能通过扩大教育内卷传播场域、强化资源分配不均、加剧教育评价异化和深化替代效应等助推基础教育内卷;其次,剖析面向未来的基础教育特征,包括指向全面发展与高阶能力的培养目标、优质均衡与跨学科的课程资源、人机协同与终身性的育人方式、素养导向与公平的教育评价、开放灵活的空间环境以及安全智能的服务管理,阐述了人工智能赋能基础教育变革的价值意蕴。
图2 未来基础教育新特征
最后,文章从价值理性引导、教育内生变革、助力职业教育、改革教育评价等六个方面,提出如何利用人工智能破解教育内卷和促进教育提新质的策略建议,以回应新时代基础教育的育人命题。
编辑:陈丽诗
责任编辑:钟荧妮、吴佳慧
审核:刘雪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