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上午,“智能升级 何以为师:华师教育人工智能系列通识课”最后一期(第5期)活动在我校教师发展中心303室顺利举办。本期活动邀请华南师范大学教师发展中心主任、教育人工智能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广东省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中心常务副主任胡小勇教授主讲。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王楚鸿主持活动。
图1 王楚鸿副主任主持活动
王楚鸿对系列通识课开展以来所有主讲专家的支持表示衷心感谢,他指出,各位专家富有洞见的分享有效启发了广大教师的创新思维,为探索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的新范式、促进智能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提供了重要启示和实践指引。
图2 胡小勇教授作专题讲座
胡小勇以《智能的教,还是智慧的教:做善用人工智能的智慧型教师》为题,深入阐述了人工智能时代教师角色转型和素养提升的核心命题。他首先剖析了教育技术革命对教师职业的冲击,指出教师不会被人工智能取代,但必须时刻“重置”自身角色定位,实现能力迭代。面对智能时代的“数据投喂”现象,教师应着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设计思维等,提升其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他明晰了智能时代的教师画像:教师应当具备“学科素养+信息素养”双核融合能力,集观察者、思考者、学习者、实践者、人机协同者、引领者于一体,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培育适应智慧时代的未来人才。随后,对于“智能的教,还是智慧的教?”胡小勇从多个维度进行了详细、深入的探讨和剖析,指出智能教育提升效率,智慧教育守护人性,智慧型教师应具备“科技敏感”与“人文定力”的双重素养,并在智能时代重新诠释“传道授业解惑”的永恒价值。最后,他结合团队近年在教育人工智能领域研发与应用取得的成果,展示了华南师范大学在教师智能素养培养、智慧教研平台建设、教育人工智能微专业开设等方面的创新实践。他特别强调,人工智能的应用必须紧密结合实际工作场景,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教师才能真正成为善用人工智能的智慧型教育者。
图3 胡小勇教授作专题讲座
图4 我校教师在线下参与本期活动
本系列通识课至此完美收官。在共计5期的活动中,我校9位知名专家通过精彩纷呈的专题分享,系统阐释了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创新应用与实践路径,以“华师声音”回应了“智能升级、何以为师”的时代之问、教育之问。他们不仅深入剖析了智能技术驱动下的教育工具与方法革新,更从教育理念重构与价值重塑的维度,对智能时代的教育变革提出了前瞻性思考,为教师从“智能应用”提升到“智慧育人”指明了方向。活动自开展以来,持续获得校内外广大教师的高度关注和积极参与,活动成效显著,反响热烈,线上线下参与人数超13万人次。
本系列通识课为教师发展中心开设的通识类普适课程,后续中心还将围绕教育人工智能推出系列专项课程,全方位支持教师在智能时代的专业成长与发展。欢迎持续关注!
全文转载自华师教师发展中心:https://url.scnu.edu.cn/record/view/index.html?key=6684c83ac35a658c30e8da5ed35220e7
文字|教师发展中心
图片|教师发展中心
初审|张裕瑜
复审|王楚鸿
终审|胡小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