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微专业

1.专业简介

“教育人工智能”微专业对标国家战略,响应贯彻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和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要求,面向高新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教育领域中的应用型专业;本微专业具备前沿学科交叉的特点,融学习科学、人工智能、数据科学、计算机科学、软件工大数据分析、心理学相关学科理论和方法;本微专业强化顶层设计,以综合问题解决能力为导向,将项目式、协作式、跨学科教学、导师制培养贯穿始终;本微专业坚持高标准,培养教育人工智能领域“产学研用”一体化复合型人才,并为更高层次的学科研究培养后备人才。

2.培养特色

一创新:以培养教育人工智能复合应用能力为目标。

两并重:理论与实践并重、科教育并重

三协同:教学与科研相同;个人学习与小组学习相协同;多学科领域学习相协同。

四融合:研究院实验室与社会企业基地相融合、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相融合、专业导师企业导师朋辈导师相、产学研用相融合。

3.培养目标

本微专业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养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备良好的科技和人文素养、职业精神及社会责任感,掌握教育教学基础原理、人工智能基本理论及技术方法,能够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和创新思维解决课堂教学、教育研究和教育管理实际问题的复合型创新应用人才。

4.招生对象

面向全校大二全日制在校师范类本科生,专业不限。同等条件下将优先录取与教育人工智能领域相关、相近专业的学生。

修读条件:

1)主修专业大一入学以来前三个学期已修课程平均学分绩点要求在 3.0及以上,且学有余力;

2)入校以来,没有受过处分,无欠费、欠贷记录。

招生计划:每年遴选学生30名左右(每学年4月份招收一次)

5.课程设置

教育人工智能微专业课程体系由基础课、核心课、专业实践、综合考评构成,修读年限为1年,共设置6门课程,总学分13学分(224学时),报读学生须在一年内完成修读要求。为避免与学生在读主专业的授课时间冲突,微专业授课时间安排在周末与寒暑假。

课程包括:教育人工智能热点与前沿问题、人工智能技术基础、教育设计思维、与跨学科学习、国际研究及学术交流、教育人工智能作品分析与案例实战、综合项目设计。授课形式包括:理论授导、MOOC教学、工作坊、考察游学、学术讲座、作品设计、项目路演等。

6.实训条件

实训分为校内基地和校外基地两部分进行。校内基地实训使用教育人工智能研究院自主研发的智能教育系统开展实践性学习;校外基地实习将赴校企合作的产学研实践基地开展,包括到知名智慧教育企业、校外合作学校开展参访、见习和其他项目实践活动。

图片1.png 

师范生智能实训关键技术与场景示范产学研基地

图片2.png

乡村智能教育支撑平台研发及示范应用产学研基地

 

7.管理机制

全员导师制、成果可视化机制、混合学习制、弹性退出机制、以奖补学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