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赋能 研修提质 聚焦课堂”暨学科智能教学与教研创新专题展示交流会顺利召开

2023年5月3日,由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人工智能研究院、广东汕头华侨中学主办,教育部“教师智能教育素养研究”虚拟教研室、教育部“众智行远”智能教研环境设计及应用实践共同体、广东省周玳珈名教师工作室承办的“技术赋能 研修提质 聚焦课堂”暨学科智能教学与教研创新专题展示交流会以线上形式顺利召开。本次活动邀请了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人工智能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胡小勇教授,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朱龙副教授,广东省汕头市教师发展中心信息与装备部负责人蔡冬阳主任、广东省汕头华侨中学刘毅婉校长和周玳珈主任参与指导,广东省汕头华侨中学、广东省汕头市第一中学的张湖鑫、林卓瑞等八位优秀骨干教师及“教师智能教育素养研究”虚拟教研室成员等在线出席本次会议。本次活动采用专家讲座、主题说播课、案例展示、专家点评等多种形式,与参会成员共同探讨智能背景下课堂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深入交流智能技术在教学教研中的应用,推动智慧课堂教学研究和实践创新。本次会议分为上下午两场,线上线下共计超400名观众参与直播观看,活动反响热烈。会议的上午场由朱龙主持,下午场由虚拟教研室助理李婉怡主持。

图1.png 

图1 “技术赋能 研修提质 聚焦课堂”暨学科智能教学与教研创新专题展示交流会

图2.png 

图2 会议出席人员合影

在致辞环节,胡小勇首先阐述本次活动“高校和中小学协同共研”的特点和“独行速、众行远”的理念,并强调虚拟教研室的创立旨在协同共建高质量的虚拟教研大平台,助力培养胜任智能时代挑战的教师。以“五一劳动节”为契机,表达了希望线上线下观众能永葆好学之心,天天向上的期许,并预祝活动能够顺利举办。

图3.png 

图3 胡小勇教授发言

接着,刘毅婉进行致辞,从广东汕头华侨中学的历史底蕴和现有成就出发,表示华侨中学一直致力于开展学科智能教学的研究和实践,并不断在教研创新上“下功夫、谋出路”。另外,刘毅婉对此次有机会与同行一起交流探讨表示感谢,并寄语交流会取得圆满成功。

图4.png 

图4 刘毅婉致辞

胡小勇在《技术问题双赋能,构建高质量智慧课堂》专题讲座中,首先从ChatGPT给教育带来的挑战与思考出发,通过其现象级影响引入问题,指出人工智能给教育界带来的巨大改变。其次,倡导课堂改革要面向核心素养与创造力培养,提高学生个体的数字化生存能力。强调高效能课堂应包含“适切的教学目标、适度的教学内容、和谐的课堂氛围、有效的教学调控、深度的认知训练、优秀的教学效果”六方面,并提出教师要从单纯的教知识转向对学生进行“诊与教、导与评、激励与启智”。最后,胡小勇鼓励利用技术与教学的融合创新开展智慧课堂,提升教师“学科素养+信息素养”双核能力,培育创新型教师。

图5.png 

图5 胡小勇讲座《技术问题双赋能,构建高质量智慧课堂》

林卓睿作了题为《AI辅助教学的高中信息技术数字化课堂设计一以“IF的使用”为例》的主题说播课,主要从“课程整体逻辑”“AI助学和数据平台的使用”“反思及提高”三个部分介绍课程案例。教学上先由教师围绕课程主题开展介绍,学生再针对课程内容进行探究;在AI实训平台上让学生通过数字化教学课堂进行编程实训,并借助AI及教师辅导进行强化训练,通过技术赋能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数字素养。

图6.png 

图6 林卓睿说播课《AI辅助教学的高中信息技术数字化课堂设计一以“IF的使用”为例》

张湖鑫从“课例简介”“前测与课例对比分析”“研究总结”三个部分介绍了《课堂教学智慧评价系统促进教学改进与教师成长2.5.2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为例》课例。在课堂分析上,张湖鑫基于学习发生的知行模型和“问、答、评”的结构模式,借助CSMS的大数据指数的支持,实现了教学创新和课堂整体数据的科学分析;并表示课堂教学智慧评价系统体现了新课改要求的课堂转型方向,具有客观性,更容易触发教师的自我反思,能够帮助教师借助技术手段优化教学。

图7.png 

图7 张湖鑫说播课《课堂教学智慧评价系统促进教学改进与教师成长—以2.5.2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为例》

两个主题说播课分享结束后,周玳珈以“技术赋能教育 智慧润泽成长”作观点总结,围绕“案例复盘”“案例综评”“案例启发”三个方面对两个说播课进行点评。周玳珈指出,新时代智能教学要注重开展跨学科、跨领域的教学活动,用人工智能助力“慧”学和“慧”教,做到“深学精教”;在数智时代下教师要学会创设技术融合、人机协同的教学生态,以“优化”“协同”为原则探索高成效的教学方法。

图8.png 

图8 周玳珈点评

朱龙在点评中也总结了每个案例的亮点,并建议教师要思考课堂如何运用人工智能去辅助课堂教学,运用技术手段对课堂进行科学测量,利用数据深层次剖析教学过程,不断优化课堂教学。

图9.png 

图9 朱龙点评

下午的会议首先是三个课例的展示,第一个分享的课例是陈斯钿、黄晓娟主持的双师课堂课例《电阻测量的实验设计》。本课例采用双师模式,由主辅教师协作,将理论部分和实验部分进行融合,通过创设贴近学习生活的具体情境,引导学生利用实验探究电阻的测量方法,以达到巩固知识理解和培养科学探究能力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数字传感器系统等技术手段,让学生体验信息技术辅助学习的便捷性与精准性,逐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第二个分享的课例是姚跃、蔡丹霓主持的跨学科融合课例《人民群众向往的生活》。利用“希沃白板”和“纸笔互动课堂”等数字化教学工具,本节课对新课程标准下教学新理念、新模式和新方法进行探究与实践,创设新情境,促使政治、历史学科联动与融合。通过科学精神、唯物史观的渗透,共同推动政治认同、培养家国情怀,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最后由陈墅、朱晓津分享跨学科融合课例《汕头市生蚝产业区位因素分析》。该课例将英语和地理学科深度融合,创设英语商务竞标场景,以汕头生蚝产业开发为主题,使用地图软件展开研讨,倡导学生以团队合作的方式形成问题解决方案。在小组讨论与问题解决环节中,让学生习得地理科学知识并锻炼英语听、说、读、写技能,以此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图10.png 

图10 三个课例

蔡冬阳从技术运用、教学过程、学生培养等方面对以上课例进行了详细的点评,深入剖析各个课例的智能教学特色。蔡冬阳指出以上三个课例都在教学过程中考虑了有效教学的四种变量:时间、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学生参与度,充分运用了智能教育资源和工具优化教学过程,推动“教堂”向“学堂”转型。

图11.png 

图11 蔡冬阳点评

本次会议从教学理论、课堂实践两个方面共同研讨“如何运用技术赋能开好一堂课?”,以问题为导向,以构建高质量智慧课堂为目标,专家学者与开课教师共聚云端分享交流。本次教学研讨会,不仅为会上展示的课例指明了具体的优化方向,也为参会教师设计一堂技术赋能的好课提供了教学指导及案例示范。通过理论讲解、实践验证双向输出,有助于提升参会教师的智慧课堂设计能力,并提高教师的智能教育素养,培育智能时代的新型一流教师。

 

编辑:周妍妮、许课雪

责任编辑:黄漫婷、黄颖

初审:李婉怡

复审:吴迪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