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上午,教育人工智能研究院邀请香港大学教育学院助理教授刘志纯和香港大学教育学院在读博士马鸣以“从教育技术到学习科学——我的十年学术成长路”为题,为我院学生作学术研究分享会。分享会由贺玮博士主持。
图1 刘志纯师兄和马鸣师姐作学术研究分享
马鸣主要从“教育技术学的定义”“设计的本质”和“社会工作经验”三方面进行分享。首先她在教育技术学的定义中强调了教育技术的本质特征是用技术促进教学。其次在与研究院学子们探究设计的本质时,她通过讲述好“好教学”的特征启发同学们如何把教学知识与现实问题相联系。最后在社会工作经验的分享中,她主要从曾就职的公司经历出发,分享其就职动机和工作中的问题思考:比如在“美丽科学”工作时,她的心中就产生了“单纯的图片和视频真的能启发孩子的思考,培养科学思维吗?”这一疑问,并借此与师弟师妹们进行交流讨论,进而分享如何在思考中逐步明确和规划自己的人生。
图2 马鸣博士分享个人学术研究的经验与感悟
刘志纯主要在马鸣的分享上进行知识与观点的补充。在探究行动研究和基于设计的研究区别时,他让同学们抛开以往背诵的理念定义,用自己的理解去阐述两者的不同,整个讨论现场充满活力,气氛融洽。他认为,方法的应用要基于真实教育问题,理论的产生要经过多次有效迭代。在“设计的本质”讨论中,他抛出具象化设计问题,引出理念的提出需要基于一系列的工具,环境和情境等,并在真实场景中通过多角色去多轮验证,从而设计出真实问题,同时强调这在教学设计中是不可或缺的。
00图3 刘志纯总结马鸣发言并作学术经验分享
最后,我院常务副院长胡小勇与新华网总裁助理汪金生为刘志纯和马鸣颁发“种树”证书。刘志纯是胡小勇教授团队2006级的本科生,毕业后赴美深造,目前任教于香港大学教育学院,“种树”文化是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人工智能研究院的一项独特文化,种树传承,薪火相传,让团队生生不息。这次分享会拓展了研究院学子的视野和知识,让学子们能够接触到不同的研究理念和思维模式,进一步激发学术兴趣和好奇心,同时有助于规划自身的职业发展,了解和本专业相关工作岗位的工作内容和能力需求,为未来的深造和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
图4 胡小勇教授、汪金生先生为刘志纯和马鸣颁发“种树”证书
编辑:周妍妮
责任编辑:黄漫婷、黄颖
初审:李婉怡
复审:吴迪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