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时代教师专业发展暨教师智能教育素养研究课题交流会顺利召开

2023年3月19日上午,智能时代教师专业发展暨教师智能教育素养研究课题交流会以在线形式顺利召开。本次会议由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人工智能研究院主办,教育部“教师智能教育素养研究”虚拟教研室与华东师范大学人工智能教育研究联盟协办。贵州师范大学张妮教授、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曹宇星副教授、江苏省南京市职教(成人)教研室乐颖副教授、广东省惠州市第十一小学校长李文静、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教育信息中心主任刘小莲应邀出席会议。本次会议旨在加强教师智能教育素养研究类的课题交流,同时也为虚拟教研室其他子课题开展深入研究提供优秀示范。本次会议由虚拟教研室工作团队成员许课雪主持,与会人员共82人,观看直播人数最高达142人。

图1.jpg 

图1 智能时代教师专业发展暨教师智能教育素养研究课题交流会

本次会议的第一个环节是子课题研究分享。虚拟教研室择优挑选了三项“智能教育素养内涵与培养”主题下的子课题开展研究分享。

乐颖分享了《区域职教教研员智能教育素养的培养策略与途径浅探》课题,围绕区域职教教研员专业能力不足、区域信息化教学引领力不足以及教研活动形式单一等问题,重新定义了职教教研员智能教育素养培养的新内涵,并提出了四阶段智能教育素养培养路径。

 图3.png

图2 《区域职教教研员智能教育素养的培养策略与途径浅探》课题分享

李文静在《智能教育背景下教师素养提升的探索与实践》的课题分享中,聚焦”如何促使教师主动寻求变革,发挥专业优势,实现课堂教学的优质发展“这一核心议题,从信息素养提升培训、信息化领导力培训、信息技术应用指导能力培训、资源建设、能力监测这五个重要维度开展了探索研究。

图4.png 

图3 《智能教育背景下教师素养提升的探索与实践》课题分享

刘小莲进行了《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教师跨学科教学能力培养的研究》课题汇报,详细介绍了教师跨学科教学能力的构成要素、影响因素和培养建议的理论探讨结果,以及运用德尔菲法,访谈法,案例分析法、扎根理论研究法等开展研究的实证过程。最后,刘小莲还分享了多个中小学跨学科课例,展示了教师跨学科教学能力提升的有效路径。

图5.png 

图4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教师跨学科教学能力培养的研究》课题分享

在本次会议的第二个环节,虚拟教研室邀请了张妮作《智能时代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及创新实践》主题分享。张妮首先从自身研究实践出发,提出应“把研究做在祖国大地上,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并以自己所主持的国家级或省部级科研项目为例,详细介绍了从“课题申报-理论探索-实践研究-成果产出”的全过程,为成员深化研究实践提供了经验参考。

图6.png 

图5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教师跨学科教学能力培养的研究》课题分享

其次,围绕“教师智能教育素养培养”这一研究议题,张妮也分享了本团队近期开展的相关研究,涵盖“研究选题的确定-研究实践开展-数据收集分析-论文撰写成稿-论文投稿修改”全过程介绍,建议未来研究也可以从教师研修及效果评价、智能教学能力影响因素及测评、智能技术和学科课程融合等方面切入。最后,张妮从自身科研经历出发,分享了课题研究与论文写作心得,为大家做了一场精彩的分享,令讲座听众深受裨益。

 图7.png

图6 心得及未来研究部分

在会议总结环节,曹宇星从“研究问题的焦点”“研究内容的层级”“实践案例的开展”三方面对子课题的分享进行了总结,并肯定了课题的研究价值和深度。本次专题研讨交流会议不仅促进了虚拟教研室内部“教师智能教育素养内涵与培养”子课题下的研究交流,也为参会人员提供了不同视角、不同思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类课题的研究经验借鉴,有助于拓宽与会人员的学术视野和思维广度。

编辑:许课雪

责任编辑:黄漫婷、黄颖

初审:李婉怡

复审:吴迪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