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上午,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教育技术学博士生导师祝智庭莅临我院参观指导,教育人工智能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胡小勇、副院长穆肃陪同参观。
祝智庭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曾任华东师大网络教育/开放教育学院院长(2006-2015),兼任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成员暨教育信息技术学科组组长、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主任、国家发改委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部际协调专家组成员、法国布雷斯特高等商学院联席校长等职。研究领域包括教育信息化理论与应用实践、教育信息化系统架构与技术标准、面向信息化的教师发展,面向基础教育的智慧教育系统工程、信息化促进教育文化变革等,是智慧教育研究领域权威专家,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胡小勇向祝智庭介绍了研究院的发展定位、建设理念、场景设计,自成立以来完成的原创性工作和标志性成果,详细讲解、演示了研究院主导研发的各类前沿教育人工智能设备设施在师范生培养和乡村教育振兴促进方面的作用与使用情况。祝智庭对于研究院目前已取得的的研发成绩和教育人工智能技术场景模式集群化的建设理念,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对我院有关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研究工作进行了指导。
图1 胡小勇介绍研究院应用场景
图2 祝智庭与研究院师生亲切交流
图3 祝智庭与研究院师生进行合影
下午,祝智庭以“关于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新见解”为题,面向研究院和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师生作学术讲座。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教授徐福荫、谢幼如、钟柏昌及硕博研究生、本科生近300人参加了本次讲座。讲座由教育人工智能研究院与教育信息技术学院联合举办,胡小勇主持。
图4 祝智庭阐释关于教育数字化转型问题的新知创见
讲座伊始,祝智庭围绕“新时代技能本位教育”“构建终生学习生态”“高教数字化转型先行”和“数字德育任重道远”四个方面,发表了对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深入思考。祝智庭从教育数字转型大背景新认知出发,阐释了“技能第一,知识第二”的新时代高质量教育新路径,指出“数字设计”“数字社交”“数字价值思维”是面向未来的新技能。他强调从终身学习转变为终生学习架构的必要性,并剖析高教数字化转型的战略与挑战,提出数字化转型新建议。最后,祝智庭针对当前数字社会面临的道德伦理问题,构建了数字社会文化综合治理框架,强调科学求真、人文求善、设计致宜。整场讲座高屋建瓴,切中肯綮,沿波讨源,新见迭出,语言风趣幽默,令现场的师生听众一致感到启悟良多、深受裨益。
互动讨论阶段,现场听众就ChatGPT在教育人工智能领域的应用、技能本位的精细管理法等问题向祝智庭请教,并展开了热烈地讨论。讲座结束后,祝智庭与两院师生亲切交流并签字留念。
图5 祝智庭与师生进行热烈讨论
图6 祝智庭为讲座现场听众在学术专著扉页上签字留念
深入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促进线上线下教育融合,是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祝智庭在本次讲座中深刻解读了当前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时代背景和外部生态,围绕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教育新议题,结合国内外精彩案例的展示,对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内涵、发展趋势,以及多重挑战和机遇下的发展路径等问题给出了独到的新见解、新观点和新思路。未来,研究院将继续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教育+人工智能”领域科技成果转化与示范应用,以教育数字化转型助力教育高质量发展,让优质教育资源可复制、可传播、可分享,让大规模个性化教育成为可能,以教育数字化助力带动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的建设迈出新步伐。
编辑:颜京莉
责任编辑:黄漫婷、黄颖
初审:赵东东、牛雯婷
复审:吴迪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