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人工智能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胡小勇、在读博士生孙硕以及在读硕士生杨文杰、陈孝然撰写的学术论文《人工智能赋能:学习者高阶思维培养何处去》发表于《中国电化教育》(2022年第12期)。根据《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人文社会科学・2022版),《中国电化教育》复合影响因子为7.138,在289种教育类期刊中排名第二,影响力位列Q1区。
人工智能迅速崛起,为学习者高阶思维培养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在此背景下,论文对相关领域255篇SSCI和CSSCI文章进行内容分析与观点聚类,归纳总结了人工智能支持高阶思维培养的十大研究方向,并提出未来相关研究的启示与建议,以期为人工智能赋能学习者高阶思维培养的深入发展与落地实践提供参考。
图1 论文《人工智能赋能:学习者高阶思维培养何处去》
教育人工智能是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从基础、感知、认知、应用四个层面对学习者高阶思维培养产生重要影响:第一,浅层次应用,即“计算智能+高阶思维培养”,突出技术针对思维数据的运算速度与存储能力;第二,中层次应用,即“感知智能+高阶思维培养”,突出技术感知学习者高阶思维外线特征信息的能力;第三,较深层次应用,即“特定领域认知智能+高阶思维培养”,突出智能技术在特定领域或场景的认知推理能力。
图2 教育人工智能关键技术及应用框架
文章提出,教育人工智能赋能学习者高阶思维培养研究的重点方向包括:大数据技术支持的学习者思维特征建模、基于学习分析的高阶思维培养风险预测、扩展现实支持的沉浸式学习促进高阶思维发展、教育机器人辅助的高阶思维培养、基于自适应技术的个性化思维发展、脑机接口促进学习者与机器的人机思维交互、融合多模态生物特征识别的思维发展过程追踪、情感计算促进激发高阶思维的发展潜能、面向高阶思维培养的教育人工智能应用伦理安全问题、智能时代的计算思维与设计思维培养。
同时,未来相关研究应注意:第一,研究者需要具备迈向跨学科、超学科深度融合的研究视角,促进“理论-技术-实践”同向而行的路径优化;第二,研究应重点关注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的升级与突破、多元高阶思维培养方式的融合与转变、思维评价体系建立的价值引领与风险规避等。
编辑:谭梓淇
责任编辑:黄漫婷、黄颖
初审:孙硕
复审:吴迪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