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受委托课题《“三个课堂”推动广东省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项目》顺利通过成果结项鉴定

12月12日下午,广东省教育厅事务中心(广东省电化教育馆)委托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人工智能研究院胡小勇教授团队承担的《“三个课堂”推动广东省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项目》研究成果鉴定会于线上召开,广东省教育厅事务中心(广东省电化教育馆)许力副主任、发展研究部欧阳慧玲主任组织并出席了此次鉴定会,广东工业大学陈平华教授、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方凯教授、广州市第七十五中学正高级教师容梅、广州奥林匹克中学高级教师王海涛、广东实验中学正高级教师胡正勇作为评审专家参与会议,“三个课堂”推动广东省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项目研究团队(以下简称“项目研究团队”)对该项目进行了研究总结汇报。

图1 《“三个课堂”推动广东省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项目》研究成果鉴定会.png

图1 《“三个课堂”推动广东省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项目》研究成果鉴定会

“优质均衡”是新时代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前进路向,“三个课堂”是助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有力手段。教育部《关于加强“三个课堂”应用的指导意见》指出“积极推进‘互联网+教育’发展,针对基础教育阶段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的现实需求,在各地实践探索的基础上”,对进一步加强“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应用提出指导意见。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的《关于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的指导意见》指出要“推动‘三个课堂’等应用,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广东省人民政府下发的《关于印发广东省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强调要“丰富优质教育资源,创新育人方式”,“提升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水平”,“建设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改革试验区,构建课堂教学创新实践共同体”。以教育部和省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为指导,自2021年12月正式启动项目以来,研究团队始终围绕项目目标落实和推进相关工作,在项目开始之初就确定了项目预期成果,以此来评估项目产出和推广效果。

图2 胡小勇教授作总结报告.jpg

图2 胡小勇教授作总结报告

研究团队按照顶层设计、前期调研、指导服务、总结推广直线式步步推进展开研究工作,研究过程包含以下五点:一是开展“三个课堂”应用现状及需求调研;二是剖析推进“三个课堂”应用的影响因素;三是提炼“三个课堂”典型应用模式;四是探索“三个课堂”应用分类推进策略;五是提供“三个课堂”应用推广建议。

图3 “三个课堂”项目研究过程.png

图3 “三个课堂”项目研究过程

研究团队有序开展“三个课堂”应用研究工作,推动广东省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首先,研究结合乡村振兴国家战略规划与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导向,指导省内积极性较高、条件具备、有代表性的地区设立了12个实验区63个实验点,关注区域、城乡和校际教育均衡、协同发展,利用信息技术赋能“三个课堂”建设及应用实践与创新。其次,指导广东省对“三个课堂”建设及应用进行了顶层设计,聚焦各实验区“三个课堂”应用重点、难点问题,剖析省内“三个课堂”应用现状及需求、提炼典型应用模式、探索应用分类推进策略、总结应用推广的项目目标和工作思路。再次,研究开展了现状调研、课题申报与立项、资源开发、服务指导、研究成果提炼等系列工作,成功立项了54个省级专项课题,提取了9种“三个课堂”应用模式,提出了整体推进“三个课堂”常态化应用和统筹分类推进“三个课堂”应用落地的策略建议,点面结合地提供了面向区域或全省的“三个课堂”建设及应用指导服务,并动态跟踪和整理记录省内各实验区实验点推进落实“三个课堂”应用的相关工作进展。最后,研究形成了“三个课堂”现状与需求调研报告1份、年度专项研究发展报告1份、优秀应用案例集1份(含14个案例)、应用指导手册两个版本共6册、配套微课12个、工作简报17期等一系列研究成果,为下一步深入开展“三个课堂”创新应用研究和推广奠定基础。

图4 “三个课堂”项目研究成果.png

图4 “三个课堂”项目研究成果

最后,与会专家就项目研究总结进行评审讨论,一致认为项目研究团队提交的验收材料齐全,工作思路清晰,过程管理规范,项目工作量饱满,成果丰富,高质量且超额完成了项目合同书中规定的内容。经讨论,专家组同意项目通过结项验收,并评定项目验收等级为“优”。

“三个课堂”建设及应用将持续深入推进广东省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未来项目的重点任务将包括:第一,强化团队建设,促进能力升级;第二,梳理实验成效,开发数字课程;第三,提炼课题成果,形成理论报告;第四,争取多元投入,探索推广渠道。助推广东省逐步实现“三个课堂”在中小学校的常态化应用,加快推进智慧教育进程,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有效促进教育公平,教育质量、教师教学能力和信息化素养,有效弥合城乡、校际间教育水平差距,实现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

编辑:谭梓淇、周德青

责任编辑:黄漫婷、乔金秀

初审:孙硕

复审:吴迪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