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20日上午,教育部“教师智能教育素养研究”虚拟教研室子课题论证指导活动在线上顺利召开。虚拟教研室负责人、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人工智能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胡小勇教授,华东师范大学顾小清教授、西北民族大学王妍莉教授,广州市电化教育馆正高级教师王同聚,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教育局副局长陈湘,江苏省乐颖网络名师工作室乐颖副教授,重庆市第二十九中学校信息中心主任罗化瑜,广州市天河区教师发展中心评价部部长杨磊,陕西省西安经开第八小学的常务副校长朱磊等应邀出席会议。本次会议通过“代表课题论证+高校专家指导”的方式,旨在帮助虚拟教研室子课题研究组明确研究方向和研究路径,提供专家视野和研究指导建议,同时为其他子课题组提供示范和参考,以高质量推进虚拟教研室子课题的研究工作。本次会议由虚拟教研室工作团队周妍妮主持,与会人员共286人,观看直播人数最高达840人。
图1 教育部“教师智能教育素养研究”虚拟教研室子课题证指导活动
在会议开幕致辞环节,胡小勇通过“全过程”“广覆盖”“多要素”三个词介绍了目前教研室取得的一系列成果,指出教师智能素养研究贯穿了师范生智能培养和在职教师智能研究平台设计的“全过程”,实现了从高校教师到基础教育教师的智能教育素养研究“广覆盖”,“多要素”则体现在团队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人工智能视域下的教师画像及应用研究”,开设了《人工智能教学应用》慕课,开发了面向师范生教学技能的智能实训系统和面向乡村教师智能教育的智能平台等方面。
图2 胡小勇教授发言
接着是子课题汇报及专家评议环节。本次虚拟教研室共择优挑选了五项子课题开展课题论证,各课题组围绕研究主题分别作了课题论证汇报,并由专家进行课题评议。
陈湘在《基于区校协同的智能教研模式实践研究》子课题汇报中,阐明了该课题主要围绕区校协同和智能研修平台展开研究,利用“模式重构+技术赋能”创新教研形态,丰富教研活动,提升一线教师深度参与教研活动的主动性,从而增强教师群体的教研效能感,促进教师队伍的高质量发展。
图3 陈湘副局长发言
乐颖在《职业学校教师智能教育素养提升的途径与策略研究》的课题汇报中,聚焦“职校教师智能教育素养培养”这一核心议题,从“职业学校教师信息素养标准与评价体系研究”“职校教师智能教育素养培养实践研究”“职校教师智能教育素养提升策略研究”三个方面阐述其课题研究内容。
图4 乐颖副教授发言
罗化瑜在《中小学教师智能教育关键素养提升策略研究》课题分享中,从“建设教师研修团队”“探索教师智能教育应用关键素养提升策略”“开发教师智能教育关键素养培训课程”“开展区域智能教育研修研讨”四个方面详细介绍了其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思路。
图5 罗化瑜老师发言
杨磊在《基于智慧阳光评价数据下教研创新机制研究》课题汇报中,主要从“精准评估,形成数据支撑”和“数据挖掘,凝练教研机制”两方面提出了其研究目标,同时表示未来将探索建设具备多层次、多主体评价能力的大数据资源库,通过“阳光评价大数据”资源凝练教研机制,从而优化学校教育教学,确保教研效果最大化。
图6 杨磊部长发言
朱磊在《人工智能为教师课堂教学精准画像的实践研究》课题汇报中提到,其课题主要围绕智能技术支持下的小学课堂精准评价体系、课堂教学策略及小学中低段全学科典型教学案例设计的相关内容来开展,其中典型教学案例设计是其课题研究重点。
图7 朱磊老师发言
各子课题组汇报完毕后,王妍莉和王同聚两位专家首先对总体的汇报情况表示了肯定,指出各子课题小组的研究选题切近学科前沿,研究思路较为清晰,具有较大的研究价值。而后,分别就各子课题的研究内容、研究路线、研究方法等方面与各子课题小组进行探讨,并提出了极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改进建议。
图8-9 专家点评
课题论证结束后,虚拟教研室邀请王同聚作《课题申请评审书的撰写和研究流程规范》辅导报告,从“流程规范”“如何选题”“申请书的撰写”“开题环节设计”“结题材料整理”五个方面详细阐述了高质量课题申报书的诞生过程,为教研室成员提供了科学详细的课题申报与研究开展指引。
图10 王同聚老师作《课题申请评审书的撰写和研究流程规范》报告
在会议的总结环节,顾小清从“智能技术在教师教育教学的不同场景”“智慧教育三要素”“怎样提升教师智能素养”三个方面总结了此次会议。同时也提出“希望人工智能教育研究联盟和‘教师智能教育素养研究’虚拟教研室能更好地促进智能技术在教学实践当中的应用,高质量服务教师”的美好愿景。
图11 合影截图
【直播回放链接】
编辑:周妍妮
责任编辑:黄漫婷、黄颖
初审:李婉怡
复审:吴迪华